霍邱概況
霍邱縣地處安徽省西北部,大別山北麓,淮河中游南岸,東鄰六安、壽縣,西與河南省固始縣毗鄰,南與金寨接壤,北與潁上、阜南隔淮河相望。地勢南高、北低,南部屬低崗丘陵地區,北部為平地湖泊河流,是淮河中游的重點行蓄洪區。城西湖、城東湖、姜塘湖三大行蓄洪區(建國后區行蓄洪25次),總面積953平方公里,占全省行蓄洪區總面積的三分之一,調蓄洪水能力50億立方米,也是重點扶持的貧困縣。
1998年12月4日,安徽省委、省政府批準在葉集設立全省第一個改革發展試驗區,行使縣級管理權限,直屬當時的六安地委、行署領導。葉集正式從霍邱分離出去。
2008年全縣總面積3493.16平方公里,耕地面積120407公頃,轄32個鄉鎮,680個行政村,3652個村民組,25個社區、居民委員會,總人口1625290人。
地理位置
霍邱位于東經:115°50′至116°32′北緯: 31°44′至 32°36′,安徽省西部,南枕巍巍大別山、北踏滔滔淮河水、西與河南接壤、北與阜陽隔淮相望、東與六安、壽縣毗鄰、南與金寨相連。
氣候條件
霍邱屬于亞熱季風氣候,四季溫和,雨量適中,光照充足,雨熱同季,無霜期限長,四季分明。
霍邱文化
文化事業堅持一手抓繁榮,一手抓管理,推動了文化產業的發展,年末全縣有放影機構53個,藝術表演團體4個,文化站32個,劇場、縣文館、文物館、圖書館、創作組各1個。圖書館藏書13萬冊。
加大文化產業的投入,2007年縣財政投入30萬元,實施農村電影“2131”工程,組織26個放影隊深入全縣32個鄉鎮巡回放映4634場次。
抓創作,努力推動藝術生產。全年共創作歌曲文學、舞蹈作品66篇(件),獲市1、2等獎各1個,三等獎8個,縣文化局榮獲優秀組織獎,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中,我縣選送的作品分別獲7個一等獎,8個二等獎,9個三等獎,在省20屆少兒音樂舞蹈大賽中,我縣榮獲一等獎4個,二等獎2個,三等獎3個,在全省第二屆老年大學藝術節,我縣出演的舞蹈《淮河情韻》獲省一等獎。在市舞蹈大賽中我縣榮獲4個一等獎,2個優秀表演獎,名列全市第一。
經濟實力
經濟發展加快,綜合實力增強。據初步核算,全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(GDP)102.24億元,按可比價計算,同比增長15.4%,其中:第一產業增加值27.13億元,增長7.5%;第二產業增加值42.34億元,增長27.5%;第三產業增加值32.77億元,增長11.6%.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為26.5:41.4:32.1,全縣人均生產總值6291元,同比增長13.8%。
農業豐收,農村經濟全面發展。2008年農村經濟呈現出,糧食增產、養殖業增效、農民增收、特產養殖加快。農業產值和糧食總產再創歷史新高的大好局面。糧食生產蟬聯四年榮獲全國先進縣標兵。
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5.9億元,同比增長8.1%,其中種植業產值19.15億元,同比增長10.8%,種植業占農業總產值比重34.3%.全年糧食種植面積217078公頃,同比擴大16645公頃,糧食總產138萬噸,同比增長12.0%,油料總產45200噸,同比增長15.7%,棉花總產1167噸,同比增長49%,麻類總產737噸,同比下降66.6%。
農業產業化經營和特色農業發展勢頭加快。2008年底全縣共有龍頭企業1家、省級1家、市級18家;農產品注冊商標82個,認證綠色食品18個,無公害農產品12個,“三品”認證達32個,慶發工業園被旅游局批準為全國工農業旅游示范點,岔路、城西湖2.67公頃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建設通過驗收。新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58個,總數已達165個,完成新農村建設示范項目40個。
農機裝備結構進一步優化。年末全縣農機總動力達111.4萬千瓦,同比增長14.4%,其中大中型拖拉機4143臺,同比新增836臺。小型拖拉機95248臺,同比新增8469臺。農用灌溉機械22751臺,同比新增508臺。聯合收割機2006臺,同比新增625臺。小麥和水稻機械化綜合作業水平分別達到86%和68%。
農田水利建設取得新成就。臨淮崗防洪堤和孟集電灌站改造等4項工程已經完成,城西湖3座大型排灌泵站改造、水門塘進水渠整治二期項目工程進展順利,周集至薛集等5條行洪區安全撤退道路和龍潭、圈行等10座中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在實施,移民建房縣級驗收全面完成。灃西干渠中上段整治扎實推進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完成土石方860萬方,水利興修榮獲全省先進單位、名列全市第一名。
年末農田有效澆灌面積已達108363公頃,同比增長3.2%,旱澇保收面積84009公頃,同比增長5.4%,機電澆灌面積60304公頃,同比增長6.9%,全年化肥施用量69504噸(折純),同比下降8.6%,農村用電量19248萬千瓦時,其中農業用電量6609萬千瓦時,分別比上年增長29%和下降52.3%。
林業生產成效顯著。全年完成林業總產值3.5億元,同比增長17%,占農業總產值比重為6.3%,當年造林面積497公頃,同比增長17.2%,四旁植樹745萬株,同比增長1.6%。林業生產多項工作爭先進位,造林面積造林質量在全市領先,林業產值跨入全省十強縣行列。綠色長廊工程連續三年被省綠化委授予“精品路段一等獎”;集體造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做法在全省及全國推廣;配套改革工作走在全省前列;退耕還林質量通過財政部、林業局驗收,退耕還林面積保存率、林權證發放率、建檔率、管護率實現四個百分之百。
畜牧業生產穩步增長。全年實現畜牧業產值26.58億元,同比增長5.2%,占農業總產值比重為47.6%。全年生豬飼養量189.8萬頭,同比增長7.2%,出欄120.4萬頭,同比增長7.4.%,肉類總產量140萬噸,同比增長7.0%,家禽飼養量2425萬只,同比增長9.7%,禽蛋總產量4.93萬噸,同比增長8.7%。農村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規模養殖長足發展。全縣已成立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50個,注冊“笨牌”“霍邱麻黃”等畜禽產品商標9個,認證無公害畜禽產品3個,綠色產品1個,其中“笨牌”已列為全省著名品牌。全縣已發展規模飼養場(小區)986個,其中新建萬頭豬場4個,規模飼養比重已達60%。漁業生產狠抓結構調整,經濟效益持續提高。全年實現漁業產值5.37億元,同比增長7.0%,占農業總產值比重9.6%。水產品總產量7萬噸,同比增長6.4%,其中名特優產品3萬噸。水產養殖面積1.77萬公頃。投入魚種4億尾,人工繁殖魚苗5.5億尾,網箱養殖黃鱔等1萬多箱。水產基地建設進展順利。省級水產標準化示范基地不斷擴大,列入省級的西湖圍網標準化示范基地連續2年通過省級復驗。城西湖1萬公頃水面被命名為省級優質水產品示范生產基地。
認真落實惠農政策。年初我縣組成宣講團,深入農村宣傳1號文件精神和各項惠農政策,及時兌現糧食直補、水稻良種補貼、農機補貼資金3.6億元,人均受益257元。
|